回归路上的“掌灯人”——记福鼎桐山司法所副所长王燕峰

发布时间:2019-05-22 09:00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1日讯 “犯了错误不要紧,知错能改犹未为晚!”这是福鼎市司法局桐山司法所副所长王燕峰经常鼓励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句话。为之,十年来,她为社区矫正对象付出了无数心血。
  2009年,她从教师队伍转岗到司法行政部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角色变了,但不变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怀揣着一颗责任之心,她坚持“让每一位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原则,为误入歧途的社区矫正对象点亮了一盏盏回归路上的心灯。
  2018年,她被评为宁德市第一批特支人才“百人计划”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勤于学习
  掌握社区矫正工作“利器”
  “刚接触社区矫正工作时,我接收了几个因故意伤害罪而接受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在校生,看着一双双稚气未脱的眼睛、听着尚未完全变声的嗓音,我心里特别难受,感到肩头的重担沉甸甸的。”王燕峰说,这件事对她触动极大,让她深切体会到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开展情况关系着孩子们“三观”的纠正,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燕峰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2013年,她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2016年考取了福建省行政执法证,同年取得宁德市收养评估员结业证书。
  王燕峰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之余,她积极投稿,作品曾多次在省级媒体上发表。除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外,王燕峰还积极参与社会兼职,配合福鼎市民政局和福利院,做好被拐卖儿童的收养评估工作。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峡门、店下、点头等乡镇,分别对儿童收养家庭、村居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约见访谈等方法,对收养家庭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估。
  不断地自我调适与完善,王燕峰满怀热忱,每天都忙忙碌碌、风风火火。手机定位、轨迹研判、接收人员、审批事项、调查取证、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谈心疏导……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这些年,桐山司法所共接收本辖区社区服刑人员近三百人,由她担任矫正小组长、直接负责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一百多个,无出现脱漏管现象、无重新违法犯罪。
  循循善诱
  引导迷途者走上“阳光路”
  “要不是‘王老师’耐心、细致的开导,或许我还在颓废中,更不可能获得国家专利。” 回忆起进行社区矫正以来的点点滴滴,唐某某感激地说。2014年4月,年逾五旬的唐某某因犯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被福鼎市法院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8个月,在桐山街道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
  “入矫初期,唐某某觉得自己很冤,对帮教有抵触心理。作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商人突然经历此事,他认为自己很失败,无颜见人,将自己关在家中。”王燕峰回忆,“好几次到唐某某家走访时,他的精神状态都很颓废,对前途非常迷茫。”
  “要如何帮助唐某某解开心结?”为此,王燕峰针对唐某某的情况开出一道帮教“良方”,采取访谈、疏导、激励等方式“对症下药”,让其反思自身问题、鼓励他走出心中阴霾。
  “这个月,我收到了国家产权专利局专利受理通知书,如果申请成功了,希望能用水龙头专利技术为社会做些服务,我还要为解矫以后重新创业做准备。”在王燕峰的“良方”下,唐某某渐渐敞开心扉在每周一次的汇报中,与王燕峰谈心交流,不再封闭自己,也明白了学法、懂法、遵法、守法的重要性。
  终于,在14年11月,唐某某解矫前夕,其发明的玻璃水龙头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唐某某从一个法律意识淡薄、藐视商标法、无证非法经营的罪犯,到懂得依法取得知识产权的专利,这期间经历了从法盲到知法、懂法的蜕变,是从一个罪犯到守法公民的改造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可以说是成功的,是对我们社区矫正工作最好的回报。”王燕峰感慨道。
  从“心”出发
  照亮迷途对象“回归路”
  “作为一名监管者,在工作中既要体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又要彰显社区矫正的人性化管理、人道主义精神。”谈起工作王燕峰颇有心得。
  社区服刑人员李某某是个“四进宫”的累犯,在入矫前已有流氓罪、非法持有买卖枪支罪、寻衅滋事罪等多次犯罪前科,入矫时表现出情绪消极、急躁抵触、逆反心理强等特点。
  李某某入矫不久,该司法所就接到村民投诉,反映李某某教唆社会闲杂人员阻扰村居道路施工。随后王燕峰立即找到李某某,向其核实情况,并严肃告知他这么做的后果……无独有偶,在该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尿检时,李某某也极其不配合,甚至破口大骂,扬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报复。
  “必须让他服从规定!”王燕峰没有放弃,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我找他谈,一次不行谈两次,站在他的角度,给他分析,如果他还是不配合,我们将申请将他收监。我也和他家人谈,通过他姐姐、亲戚等多方进行帮教。”
  在后期帮矫过程中,王燕峰得知李某某母亲卧病在床,便去他家里探望,自掏腰包送上500元慰问金,使李某某深受感动,他说:“我今天太感动了,这是对我最好的教育,我一定好好改造、好好做人。”
  现在,李某某接受社区矫正已经近四年,从一名问题青年转变为无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无重新犯罪、遵纪守法的社区服刑人员。
  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人情与法制规定的冲突问题、情理法之间的纠葛等等,是这些年王燕峰感到比较困惑的难题。“坚决不收礼,不同意社区服刑人员无理请求,同时注意保护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隐私,尊重其社会地位。”王燕峰就这样在实务中不断摸索着。(胡苏婷 王淇锋)
分享到: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