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在身边 答疑解惑零距离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26日讯 “有了律师的专业讲解,这样的处理结果我很满意。”日前,惠安县螺城镇居民郑先生对回访的螺城司法所调解员说道。原来,郑先生的女儿在一餐饮店消费时脚不慎被烫伤,因赔偿问题郑先生与该餐饮店争议不下,继而寻求螺城司法所主持公道。该所了解情况后,邀请法律顾问及时介入调解,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邀请法律顾问参与调解,是惠安县积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窗口“一站通”
法律服务更贴身
高标准设立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与县行政服务中心联网互通;218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已全部建成;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和示范点创建活动,为所有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
今年来,惠安县委、县政府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经费投入,顶层设计,构建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中心、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调解室、司法行政工作室、社情民意化解室)为触角的实体站室布局,打造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享受“全方位一条龙式”的法律服务,真正实现法律服务“一站通”综合性法律服务。
今年来,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开展法治讲座65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服务870余人次,指导修改、审核村规民约33份,参与疑难案件调解12起。
电话“一线通”
法律服务更便民
开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围绕群众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需求,配备思想素质好、法律业务素养高、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和工作人员,扩充辩护代理、公证办理、法律援助等专业咨询法律服务,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咨询解答,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
实行“12348热线+互联网”双轨服务,实时接入“中国法律资源库”,在线查询法律法规、法院案例、合同文本等法律信息资源,为咨询解答提供强大智囊支持。特别是“12348热线”对接除了福州、厦门外的全省7个设区市的县(区)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热线,可帮助群众实时转接到归属辖区进行具体问询。
今年来,共接线384人次,接通率100%;通过当事人咨询并申请办理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法律援助案532件。
平台“一点通”
法律服务更全面
4月25日,有群众在平台提交了“农村宅基地私下跟邻居签订买卖协议,拆迁的时候对于买主是否有效?”的问题,在10分钟内,就得到了专业律师的解答。提问群众非常满意平台的解答服务,并将该公众服务号推荐给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类似的法律咨询解答,自今年4月份开通以来,“惠安县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为群众提供318次。惠安县司法局充分运用网络、微信、手机客户端等远程服务手段,积极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新路径,为群众免费开通“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惠安县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把全国各地11035名律师“装进”平台里,为群众和优质律师牵线搭桥,实现24小时法律服务;群众可根据法律援助网上申请指南,了解法律援助受援范围及应提交的材料,在线提交申请材料,办理法律援助。
资源“一联通”
法律服务更完善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主力军作用,整合政法机关、行业系统、社会组织(团体)、律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等力量,落实保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法律服务。
完善“援访”“诉调”“检调”“公调”“民调”对接的“大调解”体系,建立弱势群体、涉侨、退役军人、驻军法律援助、社区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律师法律服务等工作站,推行“三所”(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联调,率先在全市推行“律师事务所+个人调解工作室”共建模式,既起到化解矛盾、定纷止争,又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开展法治宣传的作用。
今年来,全县共受理纠纷调解案件2446起,调解成功2437起,调解成功率99.63%。
(本报记者 叶华南 通讯员 黄明阳 曾斐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