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遇见“藏青蓝”

发布时间:2019-05-08 08:37   来源:福建法治报    字号:         点击数:{{ pvCount }}

  当青春遇见高墙铁网里的“藏青蓝”,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一身藏青蓝,一脸朝气与坚毅,他们以高墙铁网为淬炼之火、试金之石。青春是他们的底气、自信、力量。高墙铁网内,他们在远离喧嚣的白昼中奋斗,在万家灯火的黑夜里坚守;他们与迷途中的灵魂直接“较量”,他们以肩背负重前行,彰显出青春的担当。他们以担当、奋进、开拓、奉献为青春关键词,不惧艰难险阻,意气风发,用青春和汗水,在高墙铁网内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福州监狱民警高扬:青春是用来发光发热的 

  采访高扬时,35岁的他直言:“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大学毕业后, 他当了三年中学老师,教的是物理。随后,他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成了一名监狱警察。出身自福州本土三代教育世家的他,与教师职业暂时告别。

  进入福州监狱后,高扬最早做的是刑执管教工作,就是负责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与大多数监狱警察不同,高扬经常给服刑人员“开小灶”,他利用自己擅长讲课的优势,在夜间组织一些新犯和重点犯上课,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人际关系、法律政策、认罪悔罪和违规抗改警示教育,以此与服刑人员加强沟通交流。

   

  “可能是当过老师的缘故,我大多时候只是把服刑人员当作‘犯了错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温情管教,他们得到关心后就会从心底尊重你。”两年前,高扬在监内的文化课上注意到了服刑人员吴某特别认真做笔记,积极发言。经了解,吴某来自四川农村,出身贫寒,文化程度很低,妻子跟他离了婚,留下两个孩子由他抚养。他因法律意识淡薄,醉酒肇事获刑两年。此后,高扬经常给吴某授课,手把手教吴某朗诵,后来吴某朗诵的《我是中国人》获得监狱举办的朗诵比赛第三名。

  出狱的前一天,吴某特地找到高扬,向高扬深深鞠了三个躬,表达他对高扬的最高敬意。“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实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当老师时我是全区优秀班主任;当监狱警察,我得到服刑人员的充分尊重,这就是春春奋斗的最大意义。”

  一年半前,高扬调任政治处,除了宣教、党建、警训、文明创建工作外,还要写材料、做活动、策划文案、执行等,这个工作不仅文笔要好,还要与人沟通协调、细心勤奋,对高扬来说,这份工作极具挑战性,每天都是鲜活的。

  高扬非常信奉名将上杉谦信的一句话:铠甲在胸前,功勋在脚下。他说:“青春就是用来发光发热的,有所建树是我一生的信仰。”

  省榕城监狱民警曾昭帅:青春岁月 再难也微笑 

  阳光热忱,是曾昭帅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单位各种公众舞台上他能侃侃而谈,而坐下来深入谈开却是成熟的漫谈。他说这是青春给自己留下的痕迹,岁月告诉自己,再难都要微笑。而这也是对待他人的通行证,自己也总能收获成长。

  出生大山,自幼听着父辈的教诲、看着父辈的不易,曾昭帅说自己从小的梦想是让父母过上物质不操心、精神从容自由的生活。曾昭帅从学生到警察,一路走来并不平坦,但他并不与人说,他总是积极乐观,与人为善,微笑面对。

   

  福建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省榕城监狱正是曾昭帅的工作单位,从带班民警、狱政管教,到现在的刑罚执行专员,他一直在基层与服刑人员打交道,主要工作是负责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呈报。他说:“我们的工作是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而减刑是监狱工作的重中之重,马虎不得!”减刑假释工作任务重,事情杂,曾昭帅毫不退缩,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承担起工作。他说工作是组织的也是自己的,要对得起这份事业。他还特别注重工作实效,当服刑人员不符合减刑条件时,他耐心细致讲解法律条款,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当服刑人员减刑还欠缺材料时,他主动帮助服刑人员联系家属解决;当服刑人员减刑假释通过时,他教育服刑人员要积极改造,早日获得新生。

  今年初,曾昭帅接到上级通知,他们监狱有两个离监探亲的名额。收到通知后,曾昭帅着手调查,发现服刑人员郑某完全符合条件。但因时间紧迫,曾昭帅立即起身到泉州市司法局,找到郑某的家属,终于在大年前夕为郑某办好离监探亲手续。郑某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家了,五天的团聚时光对他而言,是那么地难得。这是监区多年少有的离监探亲的成功案例,引起服刑人员的极大反响,许多服刑人员纷纷为此举点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曾昭帅说,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是换位思考,是不怕麻烦,不怕困难,是力所能及到竭尽全力的过程。

  对于青春,曾昭帅的理解只有两个关键词:阳光、成长。他说:“阳光,就是不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微笑面对,永远保持初心不变;成长,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让自己的人生阅历更丰富饱满。”

  省女子监狱民警阮逸嵘:青春如歌 在哪都一样歌唱 

  警察梦,从小萦绕在阮逸嵘的心间。2011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义无反顾地报考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并被侦查学专业录取。大学毕业后,专业对口的她参加公务员考试,并顺利考入省女子监狱,圆了自己的警察梦。

  兴许是专业对口的缘故,阮逸嵘入职后很快就适应了监狱的工作环境。这个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女孩子,爱笑、活泼、自信,在工作中更是积极向上。入职4年来,她已在内勤、狱侦、管教等多个岗位磨练。阮逸嵘开玩笑说:“我负责‘填坑’,哪里需要填哪里。”

  有的服刑人员面对新民警,碰上事情不愿多讲,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或许是出于刑侦的职业敏锐性,阮逸嵘总是细心观察,捕捉一些细微的线索。“我们不能被这样的表象所迷惑,要主动了解服刑人员的动态和需求,摸清她们的心理。她们能把心里话说出来,改造就有更多的胜算。”

   

  30多岁的孙某服刑多年很想念亲人,每次亲情规劝会报名她都似有所动,但并未报名。这一切被阮逸嵘看在眼里,她主动接近孙某,时不时嘘寒问暖,给予关心。深受感动的孙某终于打开心扉,道出实情。原来,孙某担心父母年岁已高,受不了从湖南到福建的长途奔波,而且怕见面后父母情绪波动太大。阮逸嵘一面耐心宽慰孙某,做思想工作,一面联系她的家人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在阮逸嵘的悉心照料和安排下,在亲情规劝会上,多年未见面的亲人泣不成声,紧紧相拥在一起……亲人的抚慰、阮逸嵘的用心,让孙某感动于心,从此改造更加积极,进步很大,还成为一名 “值星员”。变得更加开朗的孙某还会主动找管教民警倾诉心事。

  一路走来,碰到的困难不少,但阮逸嵘总是以其乐观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笑脸相迎,跨过了一道道坎。“工作的辛苦劳累,曾让我彷徨,我坚持下来了;业务不熟悉碰钉子,曾让我沮丧,我克服下来了。”一次次的磨练让阮逸嵘慢慢退掉青涩,业务日益熟练,对服刑人员的管理也积累了不少心得。

  阮逸嵘现在负责分监区的教育管教,要组织服刑人员的文体活动、教育转化工作。喜欢唱歌的她,正带着一支合唱队,用歌声让监区变得热闹温暖,融化了一块块“坚冰”。

  曾有人问阮逸嵘,守着高墙铁网,青春会被虚耗吗?阮逸嵘如此回答:“青春如歌,在哪都一样歌唱。”在她看来,狱警这份工作让她收获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感、荣誉感。青春其实很简单,坚守本职,始终如一地真诚付出,化作一道照亮返途的光,且歌且行,无怨无悔。

  闽江监狱民警杨圣鹏:奉献的青春最美丽 

  2008年,20岁的杨圣鹏从福建警官学院毕业,成了一名监狱警察。2016年,杨圣鹏调入清流监狱直属六中队工作。这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专门收押艾滋病服刑人员,是全省结构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特殊监区。

  艾滋病服刑人员没有参与日常劳动改造,他们有生理上的疾病,更多的是心理疾病;他们恐怖、自卑,甚至有报复社会的念头。在杨圣鹏看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不仅要医他们的身病,更要治他们的心病。在工作中,杨圣鹏花更多的时间来做个别教育和服刑人员的思想改造工作,经常组织各种互动游戏、串联活动来温暖服刑人员。

 

  服刑人员张某入监后发现自己感染了HIV,无法接受事实的他对抗民警管教。一次,他在与妻子亲情通话中得知妻子也感染了艾滋病毒,医院已下达病危通知书,张某濒临崩溃。杨圣鹏和同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即成立攻坚组集体商议如何解开张某的心结。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杨圣鹏提出建议:“不如我们联系张某家人,让他们协助拍摄一段亲情规劝视频,报个平安,鼓励他安心改造。”

  监区迅速联系到张某的弟弟,很快收到一段短视频。视频自一家人温情的顾盼中开始,在两个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中结束,简短却包含浓浓的情意。张某把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到一家平安无事,他顿时嚎啕大哭。走出谈话室,张某向杨圣鹏和管教民警道了声“谢谢”。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在杨圣鹏看来,他仿佛看到了成功改造该服刑人员的希望。

  此后,张某家中遭遇了多种不幸。为了使他能坚强面对家里的不幸情况,杨圣鹏和同事想方设法矫正其不良心态,专门为其购买菜苗,开辟了一小片菜地给他种植,购买小鱼、小乌龟,让他领养,使其领悟生命的真谛;杨圣鹏还安排专人民警对其一对一的包教转化,定期对其谈话教育;为他申请特殊电话,使其每月可以与家人通话……在杨圣鹏以及管教民警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下,张某有感于心,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逐渐走出生活阴影。现在,张某会经常主动找民警沟通倾诉,变得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多了,还被推选为积极改造委员会的成员。

  “我的青春是与艾滋病服刑人员一起度过的,我选择了,就要全心全力做好,因为奉献的青春最美丽!”这就是杨圣鹏对青春的诠释。

  写给“藏青蓝” 

  “自从遇见你,藏青蓝便是最美的颜色”——这是许多监狱民警的款款深情。

  青春的脚步不停歇,他们从稚嫩的新警逐渐成长蜕变,到最后破茧成蝶,身上那套藏青蓝始终陪伴,不离不弃。而他们也不辞劳累,以心血和汗水浇灌,让青春绽放出更加迷人光彩。

  是谁的青春不散场?是他们,那群高墙内最可爱的人。

  是谁的青春永无悔?是他们,那一抹永远绽放的“藏青蓝”。(本报记者 谢伟英 杨少华 张炎妍)

分享到: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