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媒体普法 抖音直播现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强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屏城乡司法所内工作人员正在直播平台为大家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的生活、工作都随之发生变化。今年2月开始,各地都采取了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法治宣传工作也因条件限制无法直接进行。面对这样的紧急态势,屏南县大胆提出利用新媒体平台面向社会大众进行普法小课堂在线直播工作,同时鼓励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在家利用直播平台进行法治学习,既避免了召集人员聚集与接触,在有效、有趣地开展法治宣传、法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学习教育工作。
屏城乡司法所先行投入使用“抖音”APP直播平台进行普法讲座,同城人员可通过平台推荐直接进入直播间,加入普法小课堂中进行学习。屏城司法所每月开设一期线上普法直播讲座。每次开播前,所内工作人员针对群众所需的法律内容或结合本月的法治宣传重点,讨论、选取本月的普法主题和内容,精心制作PPT、准备直播讲稿,力求在直播过程中简单明了地解读法律条款、传达法律知识,让观众朋友们在直播间内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在直播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纳观众的意见建议,逐步改进直播内容、方式方法,把直播工作做好。6月份开始,普法直播间新增了与观众互动的环节,在过程中针对讲解内容提出小问题,回答正确的观众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品(小奖品为法治宣传品),增加与观众互动的同时,增添了直播间的氛围,提升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同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来到直播间观看。
好的普法形式能够使宣传效果事半功倍。自开播以来,直播前通过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的朋友圈发送直播预告,积极动员社会大众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进入直播间参与法治学习。每次直播间观看人数在50-80人左右(包括我所社区矫正对象在内),最高时间段观看人数达到140余人次。
(五)公共法律服务 基层一线解难题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今年3月份,熙岭司法所所长兼法律顾问薛陈松收到一份特殊的快递,是熙岭乡前塘村村民赠送的一面锦旗。
2018年7月,前塘村村民林某申欲将自己闲置的田地出租,张某某看后有意向承租用于种植果树,但表示要同时租用其弟弟林某全的田地,这样整体连片面积数才足够种植所需的果树量。于是林某申在未经外地务工的林某全同意下,表示弟弟林某全的土地自己能做主出租,便擅自将林某全的田地出租给张某某,双方于2019年1月私下签订了土地承包租赁合同。林某全知道此事后十分恼怒,表示不认可该合同,并多番与张某某沟通未果,直到2020年2月25日,司法所所长兼法律顾问薛陈松认真询问纠纷的来龙去脉并核查相关证明,经过多番协调各方当事人后现场查看纠纷地,最终重新订立新的土地承包租赁合同,纠纷最终尘埃落定。
融合司法资源,提供有效保障。为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屏南县积极开展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工作。全县共有3名律师和1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20多名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与159个村(社区)结对,签订法律顾问合同,担任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
自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开展以来,每年开展重点督导检查,各乡镇司法所重点排查全县39个贫困村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落实五项措施:制定摸底调查表、进行专项法律宣传、各村委会悬挂一块便民法律服务牌、各贫困户家中粘贴一张便民法律联系卡、向困难群众发放一张便民法律咨询卡。各司法所每月主动收集各村村民法律服务需求情况,与各村法律顾问对接,及时为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进行“菜单式”积极帮扶,进一步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
(六)发挥司法职能 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依法治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2018年以来,屏南县结合古村落、民主法治示范村、旅游村、贫困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村落项目,集中打造了一批极具屏南特色的法治乡村。
代溪镇北墘村被授予第十三届省级文明村镇,北墘黄酒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结合村落特色,屏南县推行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镇党委、政府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北墘村第一书记,一名优秀派出所民警担任第一副书记,把北墘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三治融合”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推动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各项治理工作。还充分利用戏院、展馆、园、墙、廊、屏等多种载体充实法治元素,以“法律进乡村”为主线,多形式开展法治文化创建活动。同时推行“法先森聊法”品牌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利用民宿、村委楼、廊桥等村公共设施设置聊法角、聊法点、便民服务点、调解室等法律服务场所,增强法治宣传氛围,提升法律服务的便捷性,以更加贴近群众,更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身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屏南县乡间地头的扶贫产业到处都有司法服务人员的身影。福建梅占律师事务所张平律师身体力行实地走访、调查,为屏南县百福农业专业合作社及扶贫产业扶持发展基金项目、屏南县众诚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屏南县佳源棘胸蛙养殖有限公司及扶贫产业扶持发展基金使用项目提供细致的“法律体检”。张平律师在分析两个项目生产经营状况、内部管理情况及法律服务需求等信息后,详细指出了项目经营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并且现场向两个项目的负责人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建议,其中在百福农业合作社体检结束时,张平律师还赠予项目业主一本《农业农村法规选编》书籍。两位项目负责人均表示多亏有了耐心细致讲解,对之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因法律知识不够出现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七)普法“代言人” ——鸳鸯


鸳鸯,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珍稀濒危物种。2005年,屏南县被誉为“鸳鸯之乡”,屏南县双溪镇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唯一的鸳鸯保护区,每年秋季就会有上千只鸳鸯由北方飞来过冬。为展现屏南县普法文化特色,增加普法新元素,结合我县特色野生动物鸳鸯,设计制作了“普法鸳鸯”动画,将本土元素与普法宣传融合起来,形成屏南专属普法形象。
简约的线条、灵动的构图,展现出一个充满了活力、憨态可掬的卡通“鸳鸯”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普法鸳鸯”动画主要用于微信表情、“法治屏南”公众号,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以及在各类普法宣传材料、宣传视频、课间讲义中穿插点缀,让“普法鸳鸯”形象深入人心,助力营造全民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马善说法” 小小漫画大道理

法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4月起推出“马善说法”栏目,此项目内容主要通过“马善说法”以“小马”(卡通马)与“小善”(卡通人物)为主人翁绘画成漫画在公众号发布,漫画以小故事、视频等形式述说普法小知识,更直观便捷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目前专栏辐射的青少年人数已在1000人次以上,并将内容推送给全县中小学生家长,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进一步提升法治教育在青少年群体的扩展,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光华小学李同学说:“爸爸妈妈跟我一起看‘马善说法’的漫画故事,从里面我们学习到许多法律知识,像‘人人争当税收保卫战’的故事我懂得发票的重要性,不能偷税漏税,每个人都是税收的‘保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