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以来,福鼎市积极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和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宣传有效融合,突出福鼎特色曲艺文化,挖掘地方法治文化,激发创意、别具新意、融合民意地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之光,共举办各类法治文化宣传活动1200场,受众达36万人次,为生态滨海旅游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2017年、2018年分别荣获“全国平安先进县(市)”和“全国法治先进县(市)”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一、激发“法治+曲艺”创意,擦亮法治文化宣传新名片
曲艺在福鼎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将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好听好看好玩”的曲艺表演中,并且用地方方言表演,尤其在农村地区极易被民众接受,让民众在观赏节目的同时强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能够让普法宣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福鼎市积极探索普法新方式,将法治文化宣传融入贯岭“嘭嘭鼓”、前岐“马灯”、桐山“打拾锦”、沙埕“渔鼓”、畲族对歌、提线木偶戏、布袋戏等民间传统曲艺表演之中。法治曲艺作品采取“法治+曲艺”的表现手法,“说新唱新”,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党内法规学习等,融入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应对方法,能够激起现场观众心中共鸣和热烈反响。其中,以贯岭“嘭嘭鼓”为表演载体的曲艺作品《栀香贯岭说孝道 民俗曲艺唱孝廉》用地方方言以吟唱方式将孝廉法治文化融入曲艺表演,表演方式通俗易懂,男女老少喜闻乐见。将民法典宣传与布袋戏表演相结合,木偶惟妙惟肖将物权保护、相邻关系、婚姻继承等通过以案说法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法治观念,寓教于乐。在畲族对歌会上通过畲歌对唱宣传《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尊重畲族风俗、信仰和习惯,做好畲族文化保护,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实现法治宣传与民众生活的无缝衔接。
二、别具“普法+媒体”新意,拓展法治文化宣传多载体
“中国微演艺”是福鼎原创的以“家常味、泥土气、小而活”为特色的草根演出平台,福鼎市将曲艺艺术与“理论宣讲轻骑兵”和“中国微演艺”相融合,作为普法宣传向基层进一步延伸的重要载体深受民众喜爱。在乡村、在社区、在企业、在学校、在文艺舞台上通过曲艺表演将依法治国理念唱进了群众心里。民俗艺人化身理论宣讲轻骑兵,以说唱宣讲方式传播法治文化之声。“山哈梦”小分队宣讲员操纵着提线木偶进行一问一答,将乡村振兴战略、《宪法》等知识娓娓道来,“唱桐诗”小分队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民法典》、恪守合同、人格权保护等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桐诗方言向民众吟唱,“渔鼓新说”小分队以说唱方式将家风家教、依法治国理念传达给观众。福鼎市司法局选送的法治诗歌朗诵节目《法在我心中》在2017年“中国微演艺”文艺大汇演的舞台上大放异彩,2019年以“太姥山下清风扬”为主题的“中国微演艺”在桐山溪畔激情广场精彩上演,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嘭嘭鼓”、“打拾锦”曲艺节目为民众献上丰盛的法治文化大餐。2020年以“助力乡村振兴 制止餐饮浪费”为主题的民间曲艺专题演唱会在江滨公园举办,原创嘭嘭鼓曲艺节目《餐饮浪费要禁行》弘扬节俭反对浪费,倡导绿色、诚信原则,培育节约资源新风尚。
三、融合“文化+党建”民意,构筑基层依法治理同心圆
传统民间节庆日具有民众参与度高、聚集度高的天然优势,借力本土独具特色各类文化节开展普法活动能极大提升法治文化宣传效果。在每年举办的点头镇福鼎白茶开茶节、太姥山文化旅游节、贯岭镇栀子花农旅文化节、佳阳畲族乡双华“二月二”会亲节、管阳镇西阳村民俗文化节、硖门畲族乡瑞云“四月八”牛歇节等特色文化节上,通过表演法治曲艺节目、分发宣传材料、进行法律咨询等形式将普法宣传融入文化节活动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使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工作。在2018年贯岭镇第五届栀子花农旅文化节上开展以“加强宪法学习 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的送法进乡村宣传活动,使周边群众耳濡目染学习《宪法修正案》。在福鼎新闻网、幸福福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及时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构建新媒体法治文化宣传矩阵,极大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的影响力,真正做到了法治文化宣传工作报纸有文、电视有像、手机有信、街上有点、网络有赞。我市坚持党政带动、宣传发动、载体联动,将党建引领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突出普治并举,如天湖社区“三社联动与法同行”、分关村党建联盟促闽浙边界“五治并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厚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方位构筑基层依法治理同心圆。
2018年,省专项督察组一行实地察看点头镇法治文化公园,图为民间艺人表演法治曲艺节目。
2019年宪法宣传周闽浙边界法治文化活动在管阳镇西阳村举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