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海生 范发强
控制疫情传播,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尽量避免人员聚集。2月2日15:30,一起民事合同纠纷仲裁案在南平仲裁委员会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庭审。
“现在进入辩论阶段,请申请人一方发表代理意见,申请人没有正当的理由,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当事人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15:35,南平仲裁委员会首席仲裁员金涛通过视频向申请人发出仲裁告知。
“听清楚了!”在得到确认后,庭审开始。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仲裁并没有在仲裁庭上进行。首席仲裁员、仲裁员、秘书、代理律师等5人,分别在5个独立的房间内,通过视频平台,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开庭。
首席仲裁员金涛说:“这个案件的案由是一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纠纷,案件确定的开庭时间是在2020年2月2日,也就是今天,虽然当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但如果我们不在今天把仲裁庭审完成,意味着申请人需要再次申请公告。按照仲裁程序,如果重新申请公告,至少需要两个半月的时间,才能再次开庭,这将给申请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代理律师危冠元说:”案件延长至少两三个月才能结案,我们(申请方)本来资金很紧张,结不了案,就意味着资金一直拖着,影响我们正常的生产。南平仲裁委在非常时期特事特办,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候,为我们当事人着想,创新视频庭审方式,既预防疫情又准时依法开庭,他们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服务非常好,我们很满意。”
“边防控,边服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在积极有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以尽心、贴心、暖心、实心的法律服务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彰显法律服务的行业价值和社会责任。
为避免申请方企业受损,南平仲裁委员会创新性地利用互联网手段,借助手机微信群视频软件,仅经过半个多小时,案件就顺利审理完成。这样的创新性开展法律服务的案例在全省各地司法行政单位频频出现。
南平仲裁委员会主任龚选民介绍,按照法律规定,公告案件一定要在时间内完成,我们就采用分办公室隔离,测体温、登记的措施,来保证当事人的安全健康。疫情仍在持续,但涉及民生领域的法律案件拖不得也拖不起。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