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借鉴中医智慧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来源:三明市司法局郑俊杰 时间:2019-10-15 09:07
  社区服刑人员是特殊的“病人”,社区矫正机构则是特殊的“医院”,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则是特殊的“医生”,三明市借鉴中医的一些传统理念、辩证方法和态度精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四诊法

  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三明市社区矫正借鉴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法,“找病根”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分析预判。“望”:善于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变化,社区矫正中心和基层司法所在通过与社区服刑人员交谈时观察其表情、神态、气色等情况,初步推断其近期心理状态;“闻”:听社区服刑人员汇报日常改造情况,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汇报情况及时、准确地做好矫情判断;“问”:深入社区服刑人员家庭及其周边了解每位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掌握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信息,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切”,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排查出影响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分类管理,因人施矫,对思想不稳定、缺乏信心的社区服刑人员,认真交谈帮教,耐心疏导,引导他们正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重拾生活信心。

  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良医治未病,三明市提高社区矫正研判预警能力综合运用实地巡查、动态排查、电话抽查、定位核查等有效措施在节假日、重要会议期间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全方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明确责任,重点监控,加强管理,全力将重点人员稳控在当地、稳控在社区,严密防范其违法犯罪。同时,对生活困难、身体残疾、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况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生活救助,做到“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

  固根本

  固本培元”是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元,本,是根本,元神的意思,即基础。固本培元即巩固根本,培养元神的意思。社区矫正中心是社区矫正管理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是组织执行刑罚,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场所。三明市将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全市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按照《福建省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对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进行重点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市实际制订了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发展“路线图”,列明时间表,争取2019年底前完成全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任务。

  辩证诊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对患者采取就采取“同病异治”的原则,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法。三明市各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因地制宜、因案治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帮扶行动。县级社区矫正中心社区矫正中心每月组织全体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点验和集中教育活动,对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借鉴学习明溪县社区矫正“163”执行模式和“12345”社区矫正工作方法,每月进行集中入矫教育和矫正宣告,切实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意识和遵规守纪意识,养成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对于即将解矫的人员,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矫前谈话教育,通过交流了询问其在社区矫正期间的生活、学习及思想情况,了解其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解矫前的法治再教育,鼓励树立自信迎接新生活,避免重新犯罪,为社区矫正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