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良标:用爱与责任点亮“希望之光”
来源:福建省司法厅 时间:2019-04-23 08:36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0日讯  一提到戒毒所,人们想到的可能是冷冰的铁窗、阴森的高墙,其实不然。这里更像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或者“医院”,和毒瘾抗争的不仅是戒毒人员,还有戒毒所里的人民警察。多年来,三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大队长谢良标,始终心系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用爱与责任为戒毒者点亮“希望之光”。

   

  ​谢良标为戒毒人员上课

  “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我们一方面既要教育帮助他们,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好他们。”谢良标告诉记者,通过对吸毒人员的教育矫治、体能康复训练、社会技能培训等,能够增强他们主动戒毒意愿,帮助他们增强体质、掌握一技之长,重拾起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洗涤一次心灵、强健一副身体、掌握一门技能、养成一项爱好、重塑一个人格”——谢良标和同事们运用“五位一体”的戒毒教育康复模式帮助了很多吸毒者重获新生,对于出所人员的生活就业情况和心理状态,也及时电话跟踪回访,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回归正常生活。

  “谢警官,新年好!最近小张的状态好了很多,也没有复吸了……”这是不久前,谢良标在进行电话回访时得知的消息。对谢良标来说,得知小张把毒戒了,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几年前,小张在朋友的怂恿和诱惑下,第一次尝试了冰毒,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被送到所里接受强制隔离戒毒时,小张非常不配合,既不和他人交流,也不愿参加任何活动,甚至扬言“只要出去之后,就要再搞点冰毒玩玩”。

  面对这样的“刺头”,谢良标并不气馁,他经常找小张谈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通过与小张的谈话,谢良标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经历,原来小张父母早年离异,父亲对其管教并不严谨,在朋友的带领下才误入歧途。结合小张的具体情况,谢良标认为只有和其父亲取得联系,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措施,才能解开孩子的心结、戒掉毒瘾。

  “你以前不管我,现在来又有什么用?”父亲张某来到戒毒所探访时,小张与其聊了几句,掉头就走。面对冲动易怒的年轻人,谢良标仿佛找到了“突破口”,随即“刺激”他:“那你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你父亲的钱呢?”“不花他的钱,我一样可以活下去!”年轻气盛的小张答道。在随后的教育戒治活动中,小张比以前认真投入,进步明显。

  也许是体验过劳动的不易,再次面对父亲时,小张不再冲动了,谢良标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小张解除了“父子危机”。在此基础上,他又趁热打铁,继续引导小张反省吸毒的巨大危害,激活了小张强烈的戒毒愿望,其日常行为规范日趋向好。

  对吸毒人员来说,毒瘾戒掉了,“心瘾”却比较难除。谢良标说,想要战胜“心瘾”,除了自身的意志力,还需要家人和民警们的监督和关爱。在工作中,他跟民警传递了这样的一个理念:要公平对待每一名戒毒人员,尊重他们的人格。他把戒毒人员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当他们发生错误时,自己便恨铁不成钢;当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时,他心里也乐开了花。每次给戒毒人员上课,谢良标都会做好充分的备课,给他们讲《弟子规》《朱子家训》,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下端正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更好的帮助戒毒人树立戒毒信心,增强戒毒人员自我认同,他结合大队与三明市儿童福利院共建帮扶实际情况,鼓励戒毒人员积极参加劳动康复训练,用自己努力挣来的劳动报酬,为儿童福利院的品学兼优的困难儿童奉献爱心。民警和戒毒人员一起你一百、他十元,为孩子们送去了学习和生活用品、液晶电视机等。戒毒人员在奉献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激发了他们戒除毒瘾的信心,也培养了他们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爱心和责任心。

  在戒毒所工作多年,谢良标共接收教育戒毒人员1000多人次,帮助他们走向新生,回归社会。对待戒毒人员,他像老师一样的谆谆教诲,像医生一样的无微不至,像父母一样充满爱和责任。他,就是用这样的爱与责任,点亮一个个戒毒人员重生的希望,唤醒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钟双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