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远
厦门籍戒毒人员张某是“多进宫”人员,更是身留弹头的危重病号;是“高风险”人员,也是家庭重大变故人员,他融“多重身份”于一身,在戒治过程中,得到了强戒所民警旳特别“关照”。
原生家庭变故多
张某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离世。父亲忙于生计平时很少顾及,教育引导的重担就落在他两个哥哥身上,也由于家庭状况,两个哥哥很早步入社会,而且相继沾染了毒品。大哥因长期吸毒身体状况愈来愈差,最终身患重病过早去世,二哥长期以贩养吸,后因贩毒罪被判处死刑。张某在如此家庭环境下艰难成长,上学读书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成绩总是在倒数一二,倒是潜移默化中“悄悄”向哥哥学会了吸毒,小小年纪经常和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执拗的性格加上江湖的“义气”,形成了他偏激的“仗义执言”处事之道,弱肉强食的社会生存法则,使他无意中感觉需要用拳头“说话”。初一时因打伤同学被勒令退学后,他就彻底混迹江湖,后因打架被收容到少管所,出了少管所又进戒毒所,张某就这样基本生活在高墙电网之中,他成了监管场所的“常客”。
义气用事祸端多
张某读书不多,而且性格倔强,有暴力倾向,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属于“一根筋”的那种人,因为狭隘的“仗义”经常吃亏。被学校开除学籍后,他的毒瘾越来越重,为了筹措 “毒资”,他不惜暴力抢劫,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在一次参与“黑吃黑”的火拼中,他受过枪伤,至今他的体内仍然有三粒钢珠弹丸,只因接近中枢神经至今无法取出,伤口还时常流出“脓水”。他曾经两次强制戒毒,身患多种疾病,其中一次还办理了所外就医,便于他接受更好的治疗,但他毫不领情,犹如“放虎归山”,不但没有认真治病,而是继续吸毒,为了逃避处罚,竟然四处藏匿,年事已高的老父亲还为他打过“掩护”,但最后还是被公安部门抓回,到场所继续接受强制戒毒。
解决问题办法多
像张某这样身背“多重身份”的强戒人员,虽然是特例,但影响较大,给大队的戒治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民警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针对性措施,采取“外围突破”、“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的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针对其父年纪大患重病的实际,联系社区帮助照看,特别是其父突发脑溢血,幸亏社区人员发现及时送医,场所民警第一时间赶赴医院探望,还专门请示带领张某到医院探视,期间还多次通过远程视频让其了解父亲的治疗康复情况。针对他身体患病的实际,每日帮助清洗伤口,每周带到医务室检查诊治,每月专门针对性研判,还经认真评估后决定给予康复劳动定产“减半”的“优抚”举措。针对他江湖义气大的实际,专门安排懂闽南话的老民警,经常性交心谈话,耐心讲解为人处事道理,教育他江湖义气的危害,逐步改变错误认知,“积小胜为大胜”。更多的是告诫他认识自己很关键,自己的饭要自己吃、自己的事要自己办、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要想戒断毒瘾、早日回归,更要靠自己的积极努力,要把自己主动融入大队的大家庭,必须做到反思过错、改变认知、遵规守纪。
目前,张某开朗多了、自觉多了、积极多了,由内而外都有明显变化。正是由于强戒所民警们想方设法巧妙借“势”,终于让他“知耻而后勇”,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设区市司法局
省内厅(局)
外省司法厅(局)
网站标识码: 3500000034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42号 备案号: 闽ICP备06031529号 中文域名:福建省司法厅.政务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西门井边亭11号邮编:350003群众来电联系电话:0591-83726141
Copyright 2005-2018 All Rights Reserved投稿邮箱: xxk@sft.fujian.gov.cn网站访问统计量: 16536476
主办单位:©福建省司法厅技术支持:福建拓尔通软件有限公司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