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夷山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共法律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茶旅产业发展主题,聚焦制度、资源、服务、创新“四大融合”,以开展“武夷山148”系列品牌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开心锁”“连心桥”“守护神”。主要做法如下:
一、制度融合,为品牌创建提供机制保障
一是发挥统筹职能。以全面依法治市委办为抓手,将“148”品牌创建所涉领域项目纳入“八五”普法规划重要内容,与法治武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规划、共同推进。创设“公仆学法”、“法护成长”、“法治兴农”、“法润山水”、“法助营商”、“法‘智’武夷”等六大特色项目,形成由司法局主办、各职能单位协办、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盘活经费资金。每年统筹安排80余万元预算作为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经费,以“合灶并煮”、“分锅吃饭”方式保障普法、调解、法援等单项经费。实行具体项目与相关单位共治共建,执行“资金共注”,如青少年148“模拟法庭”、“朱子爷爷普法课堂”等项目。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律所及相关行业协会参与,推动社会化和专业化。
三是强化督导考评。细化148品牌创建实施方案,项目化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任务。因势利导将依法行政、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政府绩效考评重要组成部分,量化考核项目和分值,对考评靠后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重点约谈,督促整改,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资源融合,为品牌创建夯实基础支撑
一是平台协同。创设景区和茶产业148法律服务中心,并创新实践“12348”工作机制,创建提升一批法治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两个维度,融合司法行政系统、“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社会志愿者等三方力量,优化平台、队伍、产品、活动四类资源,开展精准普法、法治体检、融调解、法律指引、法律援助、法律顾问、法治协作、志愿服务八个项目。
二是部门联动。联合团市委、启程公益等组建青年普法宣教共同体,在茶产业重镇、村及园区推动建设一批如国网电力“谁执法谁普法”体验厅等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平台阵地。与茶业同业公会、工商联、市场监管部门等建立常态化联系制度,召开涉茶企业座谈会,及时掌握涉茶企业工作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矛盾联调、优势互补。
三是队伍共建。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分别组建乡村振兴、“三茶统筹”、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领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和“148”法律服务队伍。针对景区民宿、餐饮店经营服务人员80%以上为女性特点,联合妇联建立“妇女微家”,打造集法律咨询、宣传、援助、纠纷调处等为一体的妇女“148”平台。
三、服务融合,为品牌创建增强有效供给
一是全业务全时空。在景区九曲花街、仿宋古街、公馆村、天游峰以及商贸区根雕、茶叶等特色经营点设置12处普法共享空间,在纠纷多发易发地段的景区南路口、华龙商贸区、南源岭、水庄民宿布点平安驿站,实现调处力量在核心区内10分钟到达,景区范围内30分钟到达。联合国家公园、度假区、武夷山旅游服务中心、国家公园法庭、12315受理中心、旅游警察、景区派出所、普法志愿者等资源力量,联动各类法律服务平台,打造涉旅涉茶法律服务生态圈,实现“一个平台联动、一个窗口维权”。
二是全链条全周期。聚焦茶叶种植、管护、采制、加工、包装、购销、品牌商标、知识产权等茶产业全周期法律需求,设立涉茶公益普法新媒体矩阵,及时推送涉茶领域法律知识、法律指引、法律解决方案。组建由司法行政干部、律师组成的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和茶行业专家、乡镇街道的村居法律明白人组成的茶产业发展法律管家团队,开展“武夷茶韵 法治护航”、“与律师面对面”、“茶领域调解论坛”、“茶歇聊法”等精准服务活动。
三是全方位全要素。聚焦国家公园景区、茶山茶场等重点区域,茶旅等重点产业,茶农和游客等重点群体,开展“景区枫桥”实践,出台服务“三茶统筹”18项措施。与茶业同业公会、团市委、市场监管、小茶苗社会工作者中心等,共同创建茶产业公共法律服务站、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之家、茶产业法治学校、茶和调解室等。加强与“诉和调解工作室”、“警和”调解室等联动,采用当事人点餐制,引导当事人化诉为调,减少涉旅纠纷进入诉讼“流量”,架设与游客的“连心桥”。
四、创新融合,为品牌创建延伸拓展实效
一是普法宣传突出“广而准”。深入开展“我和百姓聊聊法”,调动全市44个“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主体单位、10个乡镇(街道)及相关站办所和1000余名干部职工,利用“学习强国APP”、“钉钉APP”、“快手平台”、“数字武夷直播间”开展“云上聊法”活动,通过武夷山市掌上12348等推送定制法治礼包,以巡回法治讲堂、座谈、拉家常等形式,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为群众量身定制“菜单化”活动,营造“法润千万家”法治氛围。
二是人民调解突出“融而合”。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三色”调解工作室,精准为民解忧。传承革命红色基因,打造“红色评理室”、“近邻党建调解工作室”等“红色”品牌调解室。立足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特殊地理位置,重点培育“生态调解工作室”、“茶和调解室”等“绿色”品牌调解室。激活传统文化、民俗民风中的和谐因子,成立“祝大姐摆茶调解工作室”、“畲大姐调解工作室”、“朱子文化调解工作室”等“古色”品牌调解工作室,创新推出“民本、扬善、循理、崇法”的“朱子·八字调解法”。
三是法律服务突出“全而快”。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律师事务所联合支部,实践出以“五过硬强堡垒固根基、一盘棋融合联动促发展、三平台诠释服务担当”的“513”律师党建机制。深入实施“百所联百会”,23余名律师担任90余家商会、协会、企业的法律顾问,组织全市8个律所结对服务全市17个社区,把法律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开展“法治集市进农村”“法律体检进企业”与群众“面对百姓讲法律”“律师开课讲民约”“党建共建”等活动,不断拓宽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