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与孩子一起提升诈骗“免疫力”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3-02-15 17:47

  近日,70岁的福州居民王建功被冒充京东白条客服人员的诈骗分子盯上,在近40分钟的通话中,他按照骗子的要求“按图索骥”。眼看老人就要转账,7岁的外孙女着急万分,连喊数次“姥爷,这钱要是转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千钧一发之际,保住了老人的“钱袋子”。

  记者采访得知,孩子刚读小学二年级,她为何能判断出电话那头是假客服人员?“这个学期‘开学第一课’上,老师刚刚教的,因为老师自己也差点被骗了。”——教师现身说法,学生活学活用,这样的安全教育,必须点赞。

  “第一课”强调安全教育 

  

  每逢开学季,各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多为“安全教育”。今年开学季,反诈防骗是福建多地多校师生共学的内容之一。在三明,永安市民族中学的孩子们学会了鉴别网络刷单类、虚拟物品交易(游戏账号)诈骗类等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在福州,鼓楼区教育系统首次以中心组主题教育学习会的形式,跟着省反诈中心专家到真实案例中见识购物消费、贷款诈骗、冒充电商客服诈骗的骗术如何变种、升级。

  反诈防骗很有必要“老生常谈”。

  “不要以为诈骗离你很远。骗子们一直在量身定制不同骗术、实施精准诈骗。”我省反诈骗专家、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六支队副支队长江淋昨日向记者透露。人在潜意识里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也会百密一疏。

  以针对高校学生的诈骗为例,诈骗内容涉及交友、购物、兼职、考试等多方面,无论是以“零投入”“零风险”等宣传为诱饵的刷单返利式诈骗,还是冒充网贷平台客服实施注销“校园贷”式诈骗都屡见不鲜,诈骗分子却常常能得手;众多中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的家长,每到开学季也屡屡有人被假老师以缴费续费、学费退费为由骗走一笔。可见,反诈防骗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依然任重道远。

  反诈防骗也要与时俱进 

  

  反诈防骗教育亦有必要“旧酒新装”。

  当前,校园反诈防骗教育形式整体上仍偏传统,对学生吸引力低、宣传覆盖面不够广,简单地“给家长一封信”收效甚微,反诈防骗教育形式亟待创新。纵观全国,反诈防骗教育进校园从形式到内容方面已有诸多经验值得借鉴——有的公安民警化身“反诈网红”火爆出圈,有的学校将反诈标语印在小礼品上派发给学生、家长,有的师生创作反诈动漫、歌曲……国家反诈中心更是利用直播、连麦、MV、小剧场、全民反诈接力等方式“花式反诈”,为学生们上好反诈防骗课。

  学校这厢,校长、园长和教师们也不妨将“脑洞”开大些,多一些寓教于乐、以案说法,多改编一些真实案例成情景剧,甚至可以邀请学生和家长参与创作反诈防骗音视频产品,让师生和家长在实操中共同获得更多认知,强化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我们还期待,职能部门能持续全方位严打严防,严惩为电诈犯罪“输血供粮”的网络黑产链条,严惩行业“内鬼”出售个人信息行为,严惩各类为诈骗分子“洗钱”的行为,加大抓人追赃力度,让反诈防骗取得更大实效。(记者 储白珊)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