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在八闽丨边界“蒲公英” 守护“闽赣一家亲”
来源:福建司法 时间:2023-11-21 11:45

闽赣地区同为中国红色发端之地,人文风俗却大相径庭。三明市建宁县作为闽赣边界接壤之地,跨省纷争繁多复杂,民情风俗迥乎不同,却能高效率、无障碍定分止争,得益于建宁县闽赣边界“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的创建。 

2021年,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在八闽大地孕育而生,基层法治力量稳步加强。为提高服务队针对性、专门性,建宁县在充分运用司法行政人民调解职能基础上,又吸纳法官、检察官、律师、党员、群众等群体,组建了一支集聚调解、普法、示范引领于一体的边界“蒲公英”。经过两年时间的创建培育,如今的闽赣边界“蒲公英”“飞入”闽赣边界地区各个自然村,人员从最初的十余人壮大到如今的150余人。

一、强机制精队伍·助力服务持续发展  

今年9月,一场别具意义的“‘边界枫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将建宁县与江西的广昌县、黎川县、南丰县三县的法治力量集结起来。 

“这标志着闽赣探索边界合作共赢新机制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吹响了二省跨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集结号。同时,也将打破行政区划边界‘藩篱’,建立健全闽赣边界法律服务协作机制,开展法治边界的新格局。”建宁县边界“蒲公英”总队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夯实“五联机制”到边界“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建宁县高度重视边界“蒲公英”普法品牌的规范化建设,出台《“五联”工作机制打造“边界枫桥”》工作机制,确立边界普法品牌的目的和宗旨、为深化“边界蒲公英”普法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机制“搭台”,队伍“唱戏”。建宁县积极搭建“蒲公英”志愿服务品牌,将律师、党员、人民调解员组织起来,开展各类法律教育、法治咨询等活动。持续吸收各类法律服务志愿者,建立边界“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人才库,用专业的志愿者解决专业的法律问题,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创法治服务。定期开展业务经验总结交流,提升精准法律服务能力,提高“蒲公英”法律服务队伍的深度。 

二、重实效优服务·推动法治走深走实 

“江西老板欠我的养鹅收购款一直不还,因为钱不多,诉讼成本又大,我不想去起诉,你们‘蒲公英’能帮我把欠款要回来吗?” 

今年10月15日,在一场保障农民工工资条例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农民工黄某主动找到闽赣边界“蒲公英”的志愿者老陈,向其咨询建议。老陈仔细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将线索告知闽赣边界调委会。调委会从中斡旋,联系到远在江西闽赣边界调委会成员、同样也是边界“蒲公英”的小李。小李获知后,当即联系上黄某务工公司的老板。经过线上隔空调解,黄某成功拿到欠款,远程达成了调解协议。 

快捷高效的调处模式,是边界“蒲公英”推行“蒲公英+人民调解”的缩影。为了让志愿服务队伍法治服务有实效。建宁县将边界“蒲公英”+人民调解模式相结合,将服务队伍从单纯的“普法宣传”推动到“解决问题”的高度,做到“调处一件矛盾、普及一些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的目标,达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稳定一方的法律效果和社会作用。

三、深普法广覆盖·构建普法宣传大格局 

“群众有事不知道怎么办,就找‘边界普法蒲公英’。”

“培育法治文化,打造法治强省。”…… 

由赣入闽,这样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为了让法治标语可以转换为法入人心,我们做了很多联动探索,虽然成效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我们能够在每一次的宣传中感受到群众流露出的喜悦。”边界“蒲公英”欧恩平说出自己的感受。 

边界“蒲公英”普志愿服务队准确把握边界地区法治实际、聚焦闽赣边界沿线群众关切的法律问题,在春耕时节、采摘季节、赶圩贸易等重要时间节点常常联动进行法治宣传。为了优化法治宣传服务细节,边界“蒲公英们”常常联动“走访”,以“蒲公英”之姿,走村入户,做到精准普法、上门送法。今年7月,我县一年一度的黄花梨丰收大卖,边界“蒲公英们”聚焦交通安全、防范电信诈骗、果蔬买卖合同等热点法律知识,上门为果农们送去“法治礼包”,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自服务队创建以来,共计开展法律讲座6次,各类普法宣传150余场,服务受众涵盖闽赣边界各个自然村。 

收获源于耕耘。在探索边界“蒲公英”的发展和创新的道路上,建宁县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县域特色法治品牌,推动优质“蒲公英”品牌创建,全面助力法治强省建设。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