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首创法院司法辅助事务社会化协同机制被中央政法委誉为司法改革的“厦门样本”
来源: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 时间:2018-04-23 15:47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3日讯  2016年11月以来,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携手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创设全国首个“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试点推动送达、调解、取证、保全、执行等审判辅助事务的全面对接及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合作,走出了一条公证机构与人民法院全方位跨界合作的新型路径,共同探索司法辅助事务社会化承接和司法与公证权能整合提升。

  这一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基层原创工作经验,被中央政法委誉为司法改革的“厦门样本”,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将其列为全国重点司法改革项目,最高法院与司法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


思明法院与鹭江公证处签署合作协议

  公证+诉讼

  推动司法辅助事务外包

  人案矛盾是长期制约和困扰法院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福建省连年案件量最大的基层人民法院,思明法院年均案件量已经逼近4万件,平均每位法官年办案400余件,法官工作量大大超出负荷。为实现“法官专注于审判,提高司法效率”的目标,思明法院与鹭江公证处创设了“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落实购买社会化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真正实现法院审判辅助事务全方位外包,让法官能够更专注于审判。

  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是公证服务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是公证助力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厦门法院充分发挥公证制度在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的职能作用,构建了“315N”工作机制,即把“辅助外包、公证嵌入、法院监督”作为3个基本点,搭建1个“云端”信息平台,深化“送达、调解、取证、保全、执行及其他审判辅助事务”的5+N工作机制,这一合作机制的运行收到了双赢的效果。


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工作座谈会

  “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起到了1+1>2的效果。法官终于能跳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困境,逐渐从繁冗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专注于开庭、合议、裁判等审判核心事务,推动了审判工作提速提效。”思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傅远平告诉记者,通过对法院司法辅助人员的事务性工作剥离,被释放出的审判辅助人力资源回流填充到审判执行一线,让原先既要送达又要记录的书记员能够专心记录,让既要记录又要辅助法官的法官助理得以全力辅助法官进行裁判,缓解了一线办案力量人手不足的问题,使法院一直受困于辅助人员严重短缺而无法推进的新型审判团队改革具备了实施条件。

  在思明法院率先探索的基础上,厦门法院协同队伍不断扩大。2017年2月,厦门中院成立司法辅助事务中心,设立“汤庆发公证员工作室”,打造公证员+送达员+调查员+调解员+信息员“1+4”公证员工作室模式;2017年6月,翔安区法院设立全省首个“公证员工作室”,并成立“公正云审判辅助中心”。

  去年1月21日,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熊选国到鹭江公证处调研时称赞了“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这一创新做法。

  集约化管理

  实现工作标准规范化

  厦门法院一方面探索“诉讼+公证”模式对外借力,推进辅助事务外包;另一方面,试行“辅助中心”模式对内挖潜,实行辅助事务集约管理。

  改革前,司法辅助事务由法院各庭、室自行承担,标准不一、人员分散导致质效问题。改革后,由协同创新中心统一承接司法辅助事务,实施集约化管理,构建以业务环节为单位、模块化、流水线作业的流程化的“5+N”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司法送达业务:在公证全程见证、法院全程指导下,由公证团队实行专业分组、辖区划片、集约上门、统一装备、运用LBS地图技术集中调度人、车等送达资源,探索适合电话、邮寄、现场、公告等多样化送达方式的工作方法——

  调查取证业务:发挥公证处在婚姻状况、亲属关系以及房产财产调查方面的业务优势,探索任命调查员或颁发“调查令”的方式,剥离耗费法院大量精力的婚姻家事案件调查工作。公证处组建专业调查员团队,以项目化模式提供受理申请、外出调查、固定证据等全流程、一站式的专业法律服务。


思明法院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财产保全业务:法院出具财产保全裁定书后,移交公证处办理。通过任命经双方考核的公证处服务人员为法院审判辅助人员的方式,集中剥离法院财产保全的事务性工作。中心承接该项事务以来,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企业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了服务流程。

  执行辅助事务:依托公证处作为中立第三方的独立身份和社会公信力,双方建立执行工作快速联动机制,公证处指派公证员为腾房等执行工作提供被腾房人财物清点、记录、造册等公证见证服务,从源头减少争议发生;公证处还安排人员担任执行法官助手,协助安排工作行程,开展执行文书套打和送达等事务性工作。

  诉前调解业务:法院聘请公证员担任特邀调解员,提供财产与地址确认、心理咨询等衍生服务,引导纠纷走公证而非诉讼的方式解决,比如办理赋予债权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协议公证、继承公证等,实现民间借贷、婚姻、继承、抚养等常见纠纷的批量诉前分流。

  在厦门市鹭江公证处主任苏国强看来,公证机构作为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将提高其公正性和公信力。2017年,鹭江公证处先后实现了与厦门市中院、翔安区法院、深圳前海合作区法院、集美区法院及其他法院的合作,既拓展了业务区域,还增强了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信息化建设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在中心一成立,鹭江公证处就凭借自身在法律应用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帮助思明区人民法院升级“智慧法院”系统,打造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3.0样本。在对司法流程进行“解剖式”的分工细化、环节切割、管控论证基础上,量身打造司法辅助事务集约管理智能平台,实现了数据自动抓取、卷宗自动归档、文书自动生成、排庭自动推荐、路线自动规划、进程自动掌控、信息自动推送、环节自动存证、服务自动公开等十项自动化功能,将司法辅助事务纳入大数据精准管控。

  此外,还建立起以“网络化”信息平台为枢纽,以诉讼服务、诉调对接、司法辅助3个中心为支撑的“一平台三中心”,自主开发律师服务网络平台,并与“集约送达智能管理系统”等无缝对接,实现了协同机制的又一次创新。


厦门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平台

  据统计,仅2017年一年,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累计送达127439次,涉及案件22460件;调查353次,涉及案件6833件;进行集约查控98次,涉及案件8189件,草拟格式化执行保全裁定文书7632份;司法分流调解案件641件,调解成功154件。书记员工作量平均减少一半以上,司法送达月均完成率提升30%,取证调查周期缩短80%,财产查控周期缩短50%,民商事案件结案数、执行案件结案数均同比增长,审判工作大大提速提效。

  下一步,中心将进一步发挥作为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机制发祥地的责任与担当,积极部署推动司法辅助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总结经验编撰司法辅助事务实务指南系列培训教材,积极与高校开展司法辅助人才定向委培合作,当好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司法辅助人力资源培养的试验基地和培训中心。

  不久前,思明法院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受理了原告李某分别诉多被告民间借贷系列案。在该系列案件中,中心工作团队依托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公证云”线上受理系统技术支持,召开公证见证下的远程诉前会议,连线证人,查明案件事实,促成诉前调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为此类案件的高效、公正处理提供了可能。

  (本报记者 叶小佑 王淯滢)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